首页 > 聚焦 > >正文

【新要闻】手术结束,家属扑向了外科医生,其实应该感谢绿衣服的

来源:麻醉MedicalGroup2023-06-18 19:58:04

手术结束,家属扑向了外科医生,其实应该感谢绿衣服的

下班的时候,外科张大夫给麻醉科的高大夫打了电话:晚上有时间吗?一起吃个饭。

被突然邀约,高大夫并没有思想准备。本想拒绝,可外科张大夫说他们主任也去。

看到外科大主任也都赴宴了,也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不能不给面子。


(资料图片)

酒桌上的事略过,我们说一说这顿饭局的前因。

当天上午的时候,外科张大夫在强化局麻状态下为一个胸大肌表面一个肿物做切除手术。手术虽小,可手术中意外频频。

强化局麻,就是以外科局麻为主,麻醉科辅助给一些镇静止痛药,更多的是负责监护病人生命体征。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可是,当处理病变的时候,却遭遇了出血。刚刚干了几年外科的张医生有些慌了,明显能感觉到手有一丝丝的抖。额头上,汗也从帽子边缘渗了出来。

手术台上,气氛明显紧张了起来。焦急的要钳子、要纱布的声音,代替了原本正在一边手术、一边扯闲。

很多人都认为手术台上是特别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场合。其实,大部分都是非常轻松的状态,偶尔扯闲也是为了放松一下心情、给队友减压。

如果大家都一直紧绷状态,每天那么多台手术,人都崩溃了,怎么能做好手术?

突然之间,外科张大夫似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病人是清醒的,可能会猜到台上发生了事情,可能会质疑他的水平,也可能术后有些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焦急地给麻醉科高大夫使了个眼色。

可是,高大夫并没有用眼神交流,他甚至用正常的分贝和张大夫说:没事儿的呀,早让病人睡过去了。

不相信的张大夫,起身伸头看向病人脸部。看到病人紧闭双眼、正在呼呼大睡,他放心了。

其实,麻醉科高大夫发现情况异常后,第一时间就给病人用了镇静药。主要目的,并不是怕病人知道,而是避免病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生理循环稳定、进而危及生命安全。

没有了病人等外界因素干扰,外科张大夫额头的汗逐渐少了。但是,出血的问题不解决始终是大问题。第一次遭遇这样的情况,张大夫显得有点儿不知所措。

其实,手术并没有出多少血。只不过病灶位于胸部正面、切口太小,这导致处理病变十分困难。焦急的心态,导致张大夫对出血十分担心,甚至频频看向蘸血的纱布。

看着外科张大夫手中正在处理出血的电刀明显没有目标后,台下麻醉科说:看这出血挺猛的,应该是个小动脉。但是,这地方没有太大血管,可能是胸外侧动脉。

胸外侧动脉?

如果不是手上还带着手套,外科张大夫差点用手拍脑门了。

胸外侧动脉起自腋动脉第二段,有时从肩胛下动脉发出,循胸小肌的外下缘下降,分支至胸肌、前锯肌和乳房等。

作为外科医生哪能不知道这个解剖知识,可能是由于太紧张了一时没有想起来这根血管。

按着解剖走形,张大夫用手尝试按住这根动脉的上游。果然,出血没那么快了。于是,让护士帮他按着,他也终于安心处理病变了。

也就十多分钟时间,不仅完整处理了病灶,也顺带把那根令他精神紧绷的血管结扎了。

摘下手套,来到病人面前,病人刚刚醒过来。病人看到是外科张大夫,带着困意加舒服的表情说:大夫谢谢你,一点儿没遭罪。

此刻,张大夫内心是有些惭愧的,但他也只能接受,他得保住外科医生在病人面前神圣的光环。

手术结束,也许是他和科主任汇报了术中情况,他们主任当然知道怎么处理,于是才有了这顿饭局。

尽管不愿意赴宴,但外科和麻醉就是背靠背作战的战友,这样有助于加强合作沟通的局儿不得不参加。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麻醉和外科这层关系。可以说,一个好的手术医生需要一个好的麻醉医生,一个不够好的手术医生需要一个更好的麻醉医生!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环球看热讯:帮邻居接小孩,孩子不愿同行意外溺亡!该不该担责?法院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