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广州初老志愿者大有作为 2022年累计贡献服务时数超过80万小时 世界头条

来源:大洋网2023-03-27 12:23:40

2023年3月,《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正式施行。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志愿服务早已超出了传统“做好事”的含义,而针对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该规定亦明确鼓励社会多方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初老志愿者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大显著特点。截至2023年2月,仅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便有注册初老志愿者32682名,2022年累计贡献服务时数超过80万小时。对于这些初老志愿者而言,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付出“时间”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挥所长,为身边街坊、周边社区乃至这座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资料图片)

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运作以及专业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日前,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两支发展相对成熟的志愿者队伍——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和粤晖家电义修队,从他们的发展历程,探寻初老志愿服务队伍“如何持续有效挖掘自身价值”“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给城市带来改变”等问题的答案。

初老志愿者为市民提供义剪服务。

在社区里

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 温暖邻里街坊

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顾名思义,就是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羊城花园的志愿者队伍。

如今,这一志愿服务队社群多达400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有120人。但很少人知道,在2014年成立之初,服务队只有三十多人,而且面临“志愿者召集难”“志愿服务难以品牌化”等问题。

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这些年的发展,有能力定期开展困难群体关怀、社区环境整洁,甚至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都有赖于核心志愿者的推动。其中,陈海碧既是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的创队成员,也是这支队伍一直以来的核心骨干。这些年,她深知:志愿服务的要义并不是一个人低下头拼命干,而是每个人都出一份力,持续地服务需要帮助的人。

2012年,前进街社工服务站在小区招募志愿者,义务辅导社区孩子的功课,曾当过老师的陈海碧仿佛找到了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

于是,从辅导孩子功课,到教老人手工,陈海碧在投身志愿服务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不过,随着志愿服务时数的积累,她也逐渐发现,志愿服务应当邀请更多人一起做。2014年12月,在前进街道、羊城花园社区居委及社工的引导下,她参与了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成立事宜,并成为队长。“最初只有三十多人参加,日常可能就是捡捡垃圾,支持社工站发起的活动。”陈海碧“身先士卒”,同时一通通电话邀请队员参加活动,然而,也只能是靠着电话通知维系,大家仍没能自发地聚集起来。

大家需要寻找志愿服务背后的真实意义。

2016年,和陈海碧住同一栋楼的街坊罗妍(化名)患了病,一发病就四肢僵硬,无法自理。那时,罗妍的孩子在读书,丈夫靠开小摊支撑全家生活。

罗妍发病时找不到人救急。得知这一情况后,陈海碧在社工站支持下发起了陪伴计划,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罗妍,作为24小时求助热线,并带领30余名初老志愿者每周轮流在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全身按摩等。“那时候,依旧是一个个电话找人。”陈海碧说,“大家也有很多疑虑,但也慢慢感受到,这件事真的能帮人”。2017年7月,为帮助罗妍彻底摆脱病痛,志愿者们与前进街社工站一同发动捐款,筹集了约17万元手术费。

手术后的罗妍说:“在我困难时有幸得到大家帮助,康复后我要回馈社会!”

罗妍的事在前进街传开了。大家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同时也拉动身边的朋友参与。后来,陈海碧开始学习团队管理、志愿活动策划与宣传、组织沟通等各方面技能,并逐渐完善了羊城花园志愿者队伍的规划和发展方向,制定了章程,包括宗旨精神、发展目标、开展原则、服务范围、骨干培养和维系,并定期开展表彰活动。

陈海碧告诉记者,如今,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主要做社区街坊探访、义剪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希望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温暖邻里”“凝聚社区正能量,让爱撒满羊城”。

粤晖家电义修队。

走出社区

坚持做一件小事 做出大意义

带上万能表、螺丝刀、“士巴拿”,拖着工具箱,召集“老”伙伴,出发!2023年3月15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粤晖家电义修队在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一片空地上摆开了“家当”,开始了他们的义修活动。现场外围,已经有拿着待修电器的群众排起了长队。长长的工作台上,各种小家电和工具一应铺开,队员们认真细致地检查小家电的故障。在他们的熟练操作下,不管是一个坏掉的电热水壶,还是一个“停摆”的电饭煲,一番“捣鼓”之下就又可以正常运转了。除了需要更换零配件收取很少的成本费以外,队员们全是义务为街坊们维修。很少人知道,义修家电这件事,粤晖家电义修队已经连续干了十年。

和羊城花园志愿服务队一样,粤晖家电义修队同样是由一群街坊自发组成,不过,不一样的是,这支志愿者队伍是一支服务范围涵盖全市的专才志愿者队伍。2013年4月21日,是粤晖家电义修队队长张朝广第一次做义修,后来,他不断发动爱心志愿者加入这个大家庭。也是这10年,粤晖家电义修队活跃在广州的各个街巷社区,联动各社工服务站开展义修活动,“每月都有六个义修专场,大多数为期半天,每场平均能修二三十件电器,有时也可能只修到十件左右,但还是满足了很多街坊的需求。”在他们看来,维修家电也许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专长,就能让更多街坊受益,小事就变得很有意义。

张朝广特别能理解老城区那些昏暗逼仄的老房子中的独居老年人,电器坏了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老人们是在寻求技术帮助,甚至只是举手之劳程度的帮助;如果一直没人帮,他们的生活就可能‘短路’或‘故障’。我们做义修的意义就在于实实在在给困难群体解决一些事情”。张朝广说。

正因为这一细小但又确切的意义,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其中。张朝广告诉记者,“义修队队员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退休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二是喜欢拿一些旧电器研究,或拆解或组装。”76岁的张炳发是团队最年长的队员,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成为义修志愿者的第10个年头,“当自己把维修好的小家电交还给居民时,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开心,因连续维修导致的疲惫感,居民的一句谢谢就一扫而空”。

谈及目前社区义修服务现状,张朝广认为,社区的义修服务资源非常缺乏,需求量却很大,单靠义修队一支队伍独立支撑,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每个月6次专场,也只能为6个社区服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才方面还是比较稀缺,而且也不是懂维修的人才都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尽管如此,张朝广等人还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其中,张朝广自己便利用空闲时间,结合义修服务实践和书本知识,编写了10多个技术培训课件教材,面对社区志愿者开办了多期义修培训课程,同时,还在大专院校和社区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标签:

下一篇:
上一篇: